课程简介
本课以中国古代政治史、制度史演变的大势为主要线索,使同学对中国古代史的发展有一个比较清晰的框架。本课同时关注中华民族形成、中国版图形成等重大问题的历史进程,并努力把握各个历史阶段在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经济、社会发展演变上的特色。在讲授过程中,将历史学的知识性与学术性相结合,尽量吸取学界较新研究成果,希望增强同学们对中国古代史的兴趣并引发同学们的思考。
课程大纲
第一章 青铜文化与礼乐文明:多元的古代社会
一、中华文明起源问题的新认识
二、商代青铜文化
三、西周礼乐文明
四、夏商周之关系
第二章 春秋战国时代的社会变动
一、经济:井田→小农
二、政治和军事:争霸→兼并
三、政治制度:宗法分封→专制官僚
四、学术:贵族→民间
五、社会:世袭→流动
第三章 秦始皇及其遗产
一、“虎狼之秦”:法家思想与秦军国主义发展特色
二、“六王毕、四海一”:秦始皇的统一事业
三、“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大一统帝制之创建
四、“天下苦秦”:秦国的暴政和速亡
五、“天下之势,方病大瘇”:汉初王国问题
第四章 西汉从无为走向全盛
一、从无为到全盛
二、儒表法里统治思想之确立
三、东汉政治与豪强士族
第五章 从统一到分裂
一、豪强士族与中央集权政府之矛盾
二、东汉的瓦解和三国鼎立
三、秦汉以来的民族问题
四、西晋的短暂统一
第六章 门阀社会及其解体
一、南北政治大势
二、门阀政治与门阀制度
三、胡化汉化与北朝主流论
第七章 回归大一统:承上启下的隋唐时代
一、新一统之重建
二、唐代政治大势
三、承上启下的隋唐制度
第八章 唐代文化交流与汉字文化圈的形成
一、唐代经济的发展与繁荣
二、唐朝文化在东亚之影响
三、唐朝文化之西传
四、唐代的外来文明
第九章 “祖宗之法”与宋朝制度
一、五代十国与北宋的建立
二、“祖宗之法”与宋朝“防弊”之制
三、从学校、科举看宋代士大夫政治之发展
第十章 骑马民族国家:辽、金、元
一、辽代的二元体制
二、金之入主中原
三、元朝汉化的迟滞与早衰
第十一章 明代的政治与制度
一、朱元璋与明初政治、制度
二、内阁制度与宦官专权
三、经济发展与“资本主义萌芽”问题
第十二章 清代统一多民族国家之形成
一、满族之崛起与清朝的建立
二、完成统一的过程
三、巩固统一的民族政策
第十三章 专制文明之巅
一、君主集权的发展
二、汉化与民族特色
三、盛世隐忧
课程说明
参考资料
教材:
张帆:《中国古代简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
参考书目:
马克·布洛赫:《历史学家的技艺》,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2年。(《为历史学辩护》,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钱穆:《国史大纲》,商务印书馆,1996年。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三联书店,2001年。
瞿同祖:《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中华书局,1991年。
吴宗国:《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
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
葛剑雄:《统一与分裂——中国历史的启示》(增订本),中华书局,2008年。
费孝通:《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修订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9年。
马大正:《中国边疆经略史》,中州古籍出版社,2000年。
张广达、王小甫:《天涯若比邻——中外文化交流史略》,中华书局,1988年。
杨庆堃:《中国社会中的宗教》,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
苏秉琦:《中国文明起源新探》,三联书店,1999年。
刘莉:《中国新石器时代:迈向早期国家之路》,文物出版社,2007年。
张光直:《中国青铜时代》,三联书店,1999年。
童书业:《春秋史》(校订本),中华书局,2006年。
杨宽:《战国史》(增订本),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
顾颉刚:《秦汉的方士与儒生》,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年。
李开元:《汉帝国的建立与刘邦集团——军功受益阶层研究》,三联书店,2000年。
余英时:《士与中国文化》,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
阎步克:《士大夫政治演生史稿》,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
唐长孺:《魏晋南北朝隋唐史三论》,武汉大学出版社,1992年。(中华书局2011年版)
宫崎市定:《九品官人法研究》,中华书局,2008年。
田余庆:《东晋门阀政治》,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
田余庆:《拓跋史探》(修订本),三联书店,2011年。
祝总斌:《两汉魏晋南北朝宰相制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
阎步克:《察举制度变迁史稿》,辽宁大学出版社,1991年。(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谷川道雄:《中国中世社会与共同体》,中华书局,2002年。
陈寅恪:《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中华书局,1963年。(三联书店2001年版)
陈寅恪:《唐代政治史述论稿》,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三联书店2001年版)
吴宗国:《唐代科举制度研究》,辽宁大学出版社,1992年。(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邓广铭:《北宋政治改革家——王安石》,人民出版社,1997年。
邓小南:《祖宗之法:北宋前期政治述略》,三联书店,2006年。
刘子健:《中国转向内在——两宋之际的文化内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2年。
斯波义信:《宋代江南经济史研究》,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年。
李剑农:《宋元明经济史稿》,三联书店,1957年。
姚大力:《蒙元制度与政治文化》,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
黄仁宇:《万历十五年》,中华书局,1982年。
傅衣凌:《明清社会经济史论文集》,人民出版社,1982年。
李伯重:《多视角看江南经济史》,三联书店,2003年。
曾小萍:《州县官的银两——18世纪中国的合理化财政改革》,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
贡德·弗兰克:《白银资本——重视经济全球化中的东方》,中央编译出版社,2000年。
罗友枝:《清代宫廷社会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
孔飞力:《叫魂——1768年中国妖术大恐慌》,上海三联书店,1999年。
张仲礼:《中国绅士》,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1年。
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
参考书评:
张忠培《中国古代文明研究的新阶段——〈中国文明起源新探〉读后》,《文物世界》1997年第4期。
陈苏镇《研究中国古代政治文化的力作——读〈士大夫政治演生史稿〉》,《北京大学学报》1998年第1期。
叶炜《自觉的理论意识——读李开元先生〈汉帝国的建立与刘邦集团〉》,《北京大学学报》2001年第1期。
陈苏镇《读〈两汉魏晋南北朝宰相制度研究〉》,《北京大学学报》1991年第3期。
陈苏镇《东晋政治史研究的新成就——读〈东晋门阀政治〉》,《史学史研究》1989年第4期。
祝总斌《评田余庆著〈东晋门阀政治〉》,《历史研究》1993年第1期。
楼劲《探讨拓跋早期历史的基本线索——田余庆先生〈拓跋史探〉一书读后》,《中国史研究》2005年第2期。
何德章《〈魏晋南北朝隋唐史三论〉述评》,《唐研究》第一卷,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
刘后滨《吴宗国〈唐代科举制度研究〉》,《唐研究》第一卷,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
李伯重《对新领域、新内容、新理论、新方法的辛勤探索——斯波义信〈宋代江南经济史研究〉评介》,李伯重《理论、方法、法展趋势:中国经济史研究新探》,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年。
徐忠明《皇权与清代司法运作的个案研究——孔飞力〈叫魂〉读后》,《华东政法学院学报》2000年第1期。
江华《〈白银资本——重视经济全球化中的东方〉——世界体系学派的一部新力作》,《国外社会科学》2001年第3期。
安然《对现代性的否定与自我否定——读贡德·弗兰克的〈白银资本〉》,《史学理论研究》2003年第1期。
拓展阅读
其他
主讲教师
叶炜 教授
1990至2001,就读于北京大学历史系,获历史学博士学位,现为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南北朝隋唐史。
课程助教
zhangmw
tomato8965
jingpinmooc
zhujile
相关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