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简介

变态心理学课程是心理学系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其目的在于使学生不仅具备对于正常心理的理论与实践知识,而且能够掌握异常心理的发生、发展变化的规律及有关知识,了解不同的理论模型对于异常心理成因的解释,特别是其中的心理学原因,学会识别不同的精神症状、常见精神疾病和心理障碍,并学习如何与病人交谈,掌握基本的精神检查、心理测验等方法。学生应在学习过普通心理学、心理测量等专业必修课程之后学习本课程内容。

课程大纲

本慕课是2016年“北大助教建设型MOOC项目”的重要成果之一,感谢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贾舒斐和何勇对本课程的贡献。


第一章 变态心理学概论

本节课主要内容为讲解变态心理学基本术语、概念及不同临床诊断体系,介绍变态心理学国内外发展历史。通过教学,学生应能够重点掌握1、区分变态心理学当中几个重要概念,如神经病、精神病、神经症以及心理障碍。2、掌握正常心理和异常心理的界定标准。


第二章 有关心理异常的理论模型

本节课内容为讲解有关异常现象的生物学及心理学模型,学生应通过教师讲解及课后阅读课上提到的相关文献及教材内相关内容,掌握上述基本理论模型,为学好变态心理学的课程内容打下基础。特别是需要重点掌握——1.生物医学对异常心理现象的看法;2.心理动力学对异常心理现象的看法;3.行为治疗对异常心理现象的看法;4.认知治疗对异常心理现象的看法


第三章 精神分裂症

本节课内容为讲授精神分裂症的主要症状表现、类型、病因及干预。学生应通过教师讲解,掌握以下重点内容1.精神分裂症的主要症状表现(思维、感知觉、情感、自知力障碍等);2.精神分裂症的主要类型及症状表现(偏执、紧张、青春型)。


第四章 心境障碍与自杀I

本节课讲授心境障碍的主要症状表现、类型、病因及干预。学生应通过教师讲解,掌握以下重点内容1.心境障碍的主要症状表现(思维、感知觉、情感、自知力障碍等);2.心境障碍的主要类型(单相、双相心境障碍,恶劣心境、环性心境等);3.躁狂状态的症状表现;4.重、中、轻度抑郁症的症状表现与区分。


第五章 心境障碍与自杀II

本节课内容为自杀的识别与干预,教师将结合相关调查及研究结果和社会新闻事件,讲解自杀的心理表现、原因,以及自杀的评估、预防与治疗。学生应通过教师讲解,掌握以下重点内容1.非冲动性自杀的发展阶段;2.自杀评估的4P模式;3.自杀的预防


第六章 焦虑障碍I:恐怖症惊恐障碍

从本节课开始的连续三节课,将讲授焦虑障碍相关内容。本次课程将着重讲解恐怖症及惊恐障碍的表现与症状,并结合第二章讲到的基本理论模型介绍上述障碍产生的原因及临床干预措施。学生应通过教师讲解,掌握以下重点内容1.   恐怖症(场所恐怖、社交恐怖、特殊恐怖症状与诊断);2.惊恐障碍(症状与诊断);3.对上述障碍病因的心理学解释(心理动力学、行为认知的观点及分析)


第七章 焦虑障碍II:广泛性焦虑障碍强迫症

本节课将讲授广泛性焦虑障碍及强迫症的表现与症状,并结合第二章讲到的基本理论模型介绍上述障碍产生的原因及临床干预措施。学生应通过教师讲解,掌握以下重点内容1.广泛性焦虑障碍(症状与诊断);2.强迫症(强迫思维和强迫行为(症状与诊断));3.对上述障碍病因的心理学解释(心理动力学、行为认知的观点及分析)


第八章 焦虑障碍III:创伤后应激障碍

本节课将讲授创伤后应激障碍的表现与症状,并结合第二章讲到的基本理论模型介绍上述障碍产生的原因及临床干预措施。学生应通过教师讲解,掌握以下重点内容1.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与诊断);2.创伤后应激障碍病因的心理学解释(心理动力学、行为认知的观点及分析)


第九章 躯体形式障碍及解离障碍  

本节课内容为讲授躯体形式障碍和解离障碍的表现与症状,及上述障碍的病因和干预。学生应通过教师讲解,掌握以下重点内容1.躯体形式障碍中的症状及表现(转换障碍、躯体化障碍、疼痛障碍、疑病症和身体畸形恐惧障碍)2.对躯体形式障碍形成的心理学解释;3.解离性障碍的症状表现及特点(人格解体、解离性遗忘、解离性漫游、解离性身份识别障碍);4.对解离障碍形成的心理学解释


第十章 进食障碍

本节课内容为讲授进食障碍的表现与症状,及上述障碍的病因和干预。学生应通过教师讲解,掌握以下重点内容1.进食障碍(神经性贪食症、神经性厌食症症状与诊断);2.对进食障碍形成的心理学解释


第十一章 物质使用障碍

本节课内容为讲授物质滥用与物质依赖的概念,授课教师将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社会事件及新闻报道,重点关注阿片、大麻、酒精等物质的滥用与依赖情况。课程中还会向学生介绍反毒品经历的3个阶段及物质滥用与依赖的原因与干预。学生应通过教师讲解,掌握以下重点内容1.物质滥用与物质依赖的概念;2.阿片、大麻、酒精等物质的滥用与依赖;3.物质滥用与依赖的原因及干预


第十二章 人格障碍

本次课授课教师将结合自己真实的临床案例,讲授DSM-IV对人格障碍的三大分类、人格障碍的类型与表现,以及人格障碍的成因与干预。学生应通过讲解,掌握以下重点内容1.人格障碍的基本特点;2.DSM-IV对人格障碍的三大类群;3.人格障碍的类型与表现。


第十三章 性及性身份识别障碍

本次课讲授性偏好障碍、性别认同障碍的表现,以及上述障碍的成因和干预。学生应通过教师讲解,掌握以下重点内容1.性偏好障碍类型及表现(性冲动对象的变异:恋物症、恋童症、异性装扮症;性行为偏好的变异:暴露症、偷窥症、受虐施虐症);2.恋物症、暴露症、窥阴症等形成的心理学原因;3.   性别认同障碍;4.心理治疗对性别认同障碍的作用。


第十四章 儿童心理障碍

本次课讲授智力发育迟滞、婴儿孤独症和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症状与表现,以及上述障碍的成因和干预。学生应通过教师讲解,掌握以下重点内容1.智力发育迟滞(智力分数与智力发育迟滞的分级-各级特征与能力);2.婴儿孤独症(症状表现与诊断);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症状表现与诊断);3.儿童心理与行为障碍的原因 。


第十五章 小组讨论

本次课为讨论课,学生将按照事先分组所获得的议题,进行文献检索、小组讨论,形成演讲课件,在课堂限定时间内展示本组讨论成果;展示完毕后会有提问环节,即小组成员回答老师或其他同学提出的问题;最后,授课教师将会针对每组的展示逐一点评。

通过对心理障碍相关议题的讨论和展示,激发学生对变态心理学所研究的内容的兴趣,通过检索相关文献,学习如何将学习过的心理学理论模型与实际的变态心理学问题相结合,提升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同时,通过答疑解惑,回顾和巩固学生在本课程学习的内容。


课程说明

教学方法及课程特色:

教学内容循序渐进。变态心理学课程首先对于变态心理学的重要概念、历史情况进行介绍、对于重要的诊断体系、理论模型进行讲解和说明。其后对于不同心理障碍及精神病的表现、不同理论模型对于成因的解释及治疗进行讲解。此时可利用前面学习的知识说明对于诊断体系的标准进行比较,利用前面所学习的关于生物学模型解释不同心理障碍的遗传、精神生物化学原因;利用前面学习的生理分析、认知行为模型、人本主义模型等解释异常现象的心理学原因。


重视培养学生理解、分析和解决社会生活中遇到的与本课程内容有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中经常结合学校、社会生活中发生的事件,例如高校中自杀案例、媒体报道的家庭暴力时间、明星节食致死事件、变性人的报道等要求学生分析应将其归类于何种问题或障碍,讲解应如何看待这些事件、使学生学习的知识不仅停留在书本上,而且可以与现实生活中的具体情况结合起来,提高其理论与实际结合的能力。


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要求学生自己寻找相关资料,分小组对于病人的异常表现进行角色扮演(例如精神分裂症偏执型病人、抑郁症伴自杀行为者、人格障碍、分离障碍患者等等),由其他学生根据所学知识确认表演中表现的症状或问题,再由教师点评;通过学生寻找相关资料在课堂上对于某些与本课程内容相关又为社会所关注的问题(例如对于同性恋问题应如何看待,如何看待精神病人等)进行讨论的方式、是学生更好地掌握有关专业知识。对于角色扮演和课堂讨论,学生反响热烈,他们能够积极投入,认真准备,不仅学习了相关知识,而且提高了学生学习变态心理学知识的积极性。


课程内容不断刷新,内次课程均为重新修改教学课件、例如及时了解国内外诊断标准的新变化,介绍神经心理学研究对于异常现象成因的解释,不断修改和更新相关内容,此外不仅介绍某些新的知识,而且介绍相关的争论和学术界不同的看法(例如对于精神分裂症的命名的争论),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了解本领域的最新动态。


注重采用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本课程从本世纪初开始采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同时结合变态心理学案例的录音、录像的等现实、生动的手段教学使学生更真切地了解到异常心理学现象的情况。


参考资料

1.70年代末、80年代初由陈仲庚教授、张伯源教授编撰了最初的变态心理学教材(油印本);

2.陈仲庚主编:《变态心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5;

3.张伯源、陈仲庚:《变态心理学》。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

4.王登峰主编:《变态心理学》。北京:时代文化出版社,1993;

5.钱铭怡:《变态心理学》。北京大学内部教材,2002。


拓展阅读

其他

主讲教师

钱铭怡   临床心理学

钱铭怡,博士, 北京大学心理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临床心理学教研室主任。现任中国心理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心理学会临床与咨询心理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心理学会临床与咨询心理学专业机构和专业人员注册系统注册工作组组长;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理事,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心理治疗与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世界心理治疗学会the World Council of Psychotherapy副主席。主要从事临床心理学的教学与研究:心理治疗伦理研究;羞耻相关研究;社交焦虑及有关影响因素的研究等。

课程助教

  • 冯菲

相关课程推荐

  • 正在进行
    身边的营养学
    营养学是一门探讨人们在饮食生活实践中如何得到完满实现的理论、措施和方法的学科。营养学的发展与生命科学及社会意识形态的发展息息相关,随着人民群众对健康关注的日益增多,营养学也走进了每个人的生活。
  • 正在进行
    医学统计学与SPSS软件(基础篇)
    本课程适用于医学各专业的学生以及医疗卫生工作者。 课程包括基础统计学方法及SPSS软件应用:绪论、统计描述、t检验、方差分析、卡方检验、直线回归与相关、秩和检验。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掌握医学统计学的基本方法及SPSS软件的应用技能,培养统计思维能力,并在医学科研工作中能灵活地、正确地运用统计学。
  • 正在进行
    妊娠合并糖尿病的系统化管理
    妊娠合并糖尿病是产科常见的合并症之一,该类孕妇由于糖代谢的异常可发生一系列近、远期并发症。对产科医生而言,如何提高对妊娠合并糖尿病的认识,在临床工作中对该类疾病的患者进行系统化管理,是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 本课程对妊娠合并糖尿病从各个角度进行详细阐述,深入介绍妊娠合并糖尿病的疾病特点、诊断、预防、治疗、产后随访及综合管理等内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全面理解妊娠合并糖尿病的定义、基本概念及特点。掌握该疾病的诊断、预防、治疗、随访策略,了解妊娠合并糖尿病的综合管理模式。 本课程的主讲教师杨慧霞教授是妊娠合并糖尿病研究领域的专家。希望同学们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能够深入理解妊娠合并糖尿病的疾病特点和处理方法,为深入研究和临床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恭喜,报名成功

进入学习中心

恭喜,报名成功

确定

请进入开课界面预览

确定

X

请去您的邮箱验证

还没收到验证邮件?

1. 试试去广告邮件、垃圾邮件目录看看

2. 再次发送验证邮件

对不起,班次容量已满

请报名下一班次

知道了~!

对不起,您没有操作权限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