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简介

《生物化学实验》是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开设的一门本科生主干基础课,课程实验内容涵盖了定量分析技术、层析技术、电泳技术、生物大分子制备技术、酶学技术及免疫学技术。本课程的目标在于让学生熟练掌握常用生物化学实验方法的原理和技术,熟悉生物化学的常用仪器,训练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加深学生对生物化学理论知识的理解,最终以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培养目标。

课程大纲

本课程共包括8章:

1绪论

2章 生物大分子制备技术

3生物大分子定量测定技术

4层析技术

5电泳技术

6免疫学技术

7谷胱甘肽转硫酶的制备及酶动力学研究

8绿色荧光蛋白GFP的表达、提取纯化及鉴定


课程说明

课程不安排期末考试,课程评分将按照:视频观看情况(40%)、小节练习题(60%)计分,60分为通过。


参考资料

周先碗、胡晓倩. 基础生物化学实验[M].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1:1-146.

周先碗、胡晓倩等编. 生物化学实验原理和方法[M].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1-443.


拓展阅读

其他

主讲教师

王青松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王青松,博士,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教授,2010年开始任教,讲授《生物化学实验》、《生物大分子相互作用实验》及《普通生物学实验》等实验课程。先后承担和参与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973、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研究。国内外发表论文30余篇。研究方向主要是利用基于生物质谱的蛋白质组学方法探索重大疾病发生发展中蛋白质表达的动态变化及翻译后修饰的生物学功能机制。

胡晓倩   其他

1988年7月毕业于北京大学生物学系应用生物化学专业,获得理学士学位,1996年7月调入北京大学,2011年7月晋升高级工程师。现任生物基础教学实验中心主讲教师,主讲生物化学实验及普通生物学实验,在国内核心期刊发表多篇教学论文,并参加多部教材的编写工作,其中《基础生物化学实验》为现用授课教材。

刘旖璇   其他

本科毕业于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博士毕业于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2019年加入北京大学生物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主要参与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的实验教学。

课程助教

  • 张令仪

相关课程推荐

  • 正在进行
    大学化学
    大学化学授课对象主要为理、工、医科等非化学类本科生。本课程的目标是通过化学原理的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现代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并能应用所学知识初步解决一些实际化学问题。每节课后有一定数量的习题作业。某些章节有供学生交流讨论的开放性讨论题。
  • 正在进行
    自然地理学概论(上)
    地理学以地球表层的人地关系作为研究的核心,强调整体性和个体性,而“自然地理学”是地理学的重要分支之一,它是研究地球表层的自然景观及其组成要素和自然现象在空间上相互依存与相互作用机理的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 本门课程是《自然地理学概论》的上篇——太阳辐射与气候形成。具体讲授的内容包括:(1)自然地理学的学科体系和当代自然地理学所面临的重要科学问题;一般系统论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并利用系统论的观点阐释地球表层系统的基本性质。(2)地球表层系统最主要的能量来源——太阳能——进入系统并在大气、陆地和海洋之间传输与转化的过程。不同纬度地面能量收支的不均衡分布产生了大气环流;海洋上空的大气运动推动着表层海水运动,形成表层大洋环流;海水密度的差异驱动深层海水运动,形成深层大洋环流。大气环流和大洋环流在全球尺度上调整着地表能量收支的不平衡分布状况。(3)地球表层系统内的物质循环过程与机理,并具体介绍三种物质循环过程中的水分循环部分。 与本门课程同时开放的《自然地理学概论》下篇——地质过程与生物循环,主要介绍地球表层物质循环的固体地球物质循环和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以及地球表层系统的整体性特征,欢迎同学们选择学习!
  • 已结课
    植物学综合实验
    《植物学综合实验》是针对植物学专业高年级本科生开设的实用型专业技术培训课,本课程并不仅仅适用于植物学专业的学生,对其他专业的学生来说也是非常有益的技术培训课,本课程主要分数个大的主题技术:切片实验技术;激素或者蛋白免疫组化(IHC)或者免疫荧光(Immunofluorescence)定位技术;原位杂交实验技术等。

恭喜,报名成功

进入学习中心

恭喜,报名成功

确定

请进入开课界面预览

确定

X

请去您的邮箱验证

还没收到验证邮件?

1. 试试去广告邮件、垃圾邮件目录看看

2. 再次发送验证邮件

对不起,班次容量已满

请报名下一班次

知道了~!

对不起,您没有操作权限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