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简介

跆拳道是运用手足技术、重在足技进行搏击格斗的搏击体育项目,因为具有极高的技击实用性和观赏性,而且也是一种精美的形体艺术和行之有效的强身健体方法而广受喜爱,有“世界第一搏击运动”的美称,被世人称为踢的艺术。跆拳道运动以“礼仪廉耻,忍耐克己,百折不屈”为根本宗旨,倡导“以礼始,以礼终”的尚武精神,能够在强身健体的同时完善习练者的人格和品行。 本课程为北京大学公共体育学习课程,是根据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制订的,以学生身体练习为手段,通过科学、合理的体育教学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科学、合理的跆拳道教学和锻炼过程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掌握跆拳道运动技能,养成自觉锻炼,终身练习的习惯,全面提高身体素质,强健体魄。 由于疫情期间课程上线时间较紧,目前本课程的讲授只涉及到跆拳道运动概述、发展过程及跆拳道初级腿法技术(前踢、横踢、下劈、旋风踢)和太极一章、二章。

课程大纲

课程说明

参考资料

拓展阅读

其他

主讲教师

刘林青   讲师

体育学硕士、 中共党员、 运动健将(跆拳道)、 跆拳道国家级裁判员(多次获得中跆协优秀裁判员称号)、 无极球高级教练员(体育总局社体中心)、 全国无极球推广委员会委员、 体育教育训练学方向。 研究成果: 1.《浅谈武术运动的当代价值》 2011年9期《体育博览》 2.《跆拳道腿法在日常防身中的应用》 2011年10B《体育时空》 3.《高校跆拳道社团建设现状及其对策研究》2018年20期《当代体育科技》 4.《非京籍竞技体育人才引进和管理政策研究》2019年5期《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5.《高校体育课跆拳道项目高效课堂探究》20120年第13期《当代体育科技》

相关课程推荐

  • 正在进行
    现代汉字学
    本课主要讲述汉字的性质和特点,重点介绍现代汉字的属性,包括字量、字形、字音、字序、汉字规范化(包括政府主管部门颁布的有关汉字的各项标准)等。
  • 正在进行
    汉字太极与养生
    “汉字太极”融合《易经》、儒家经典《大学》、道家经典《道德经》、佛家经典《金刚经》、西方文化经典《圣经》等经典的解读,把文化传承、德育教育、修身、艺术、审美、劳动融为一体,以太极为理念,以阴阳变换为总纲,根据人体硬件的升、降、开、合以及人体软件气机的升降沉浮和意识的收放,达到人体身、心、灵、慧动态平衡,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归一的和谐状态,是集文化性、哲学性、艺术性、娱乐性于一身的传统体育项目,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汉字和太极都是中国特有的传统文化瑰宝。“汉字太极”在汉字和太极之间搭建了一座桥梁,人体通过起承转合的汉字书写模式,以躯干为笔,以四肢为笔端,以气血为墨,以虚空为纸,由外而内,由形而神,回归到内心无善无恶的太极状态,达到天人合一的祥和境界。 汉字本身就是修为方法,从最初的甲骨文,历经金文、小篆等字体,直到今天的正楷,中国人一直都把修身内容融进汉字当中。太极这个名词是由孔子提出来的:“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易经》被誉为群经之首、万经之王,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源头。《易经》的象、数、理、义结构非常完善。汉字通过象形,展易理变化之万象,通过线条与语音,展数理变化之逻辑,易为象形文化思维模式和数理逻辑推理思维模式的综合体,易与字同源。修身必须要懂易理,象形部分是人体的生命密码,表音部分也是人体的生命密码。“汉字太极”将人体外部形体的升、降、开、合与内部气息的升、降、沉、浮融为一体,通过汉字的书写形式,调节人体内部阴阳变化,保持稳定的生理、心理状态,书写自己生命的律动,解开生命过程中的无名之惑。汉字本身是文化载体,是人类创造的,人本身也是文化载体,通过载体的信息、能量的双向合一,达到修身养性的目的。
  • 正在进行
    骑行教育
    北京大学“骑行教育”慕课,不是一门简单的线上体育课,而是一门倡导骑行的生活方式教育课程,以更为广义的“教育”视野,对更广义的“学生”受众进行“人与车“的运动技能教育,”绿色出行“的环保教育,以及“安全与健康”的生活方式教育,培养学生既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勇气和豪情,也有”融入自然,深入社会“的情怀与责任。只要你能刷到一辆共享单车出行,就能加入这个课程!

恭喜,报名成功

进入学习中心

恭喜,报名成功

确定

请进入开课界面预览

确定

X

请去您的邮箱验证

还没收到验证邮件?

1. 试试去广告邮件、垃圾邮件目录看看

2. 再次发送验证邮件

对不起,班次容量已满

请报名下一班次

知道了~!

对不起,您没有操作权限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