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
  1. 平台精选
  2. 0
  3. 7217
  • 收藏
  • 分享
010学期
010学期
开课:2025.02.21 - 2025.06.27
学时:3学时/周,共18周
立即报名 7940 已报名
课程概述
课程指导思想及定位是应中国改革开放的实践需要,根据北京大学综合性大学的特点和社会对不同层次国际经济与贸易人才的需求,围绕专业培养的目标,“宽基础、高素质、重专长”,使学生具备正确的贸易理念,能够胜任国际贸易经营管理工作,具备从事国际贸易相关工作的必要基础。国际贸易是经济科学领域中关于开放经济理论、政策与实践的重要基础学科。一方面,国际贸易运用微观经济学的分析工具,分析开放经济中的贸易政策和贸易现象,在微观经济学与国际经济学之间构筑桥梁;另一方面,国际贸易密切联系实际,关注贸易实践的前沿,构筑经济学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桥梁,具有理论性与应用性相结合的特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希望帮助学生掌握国际贸易理论发展脉络、宏观领域主要的政策工具和微观领域贸易行为的基本特征;使学生了解WTO的基本规则,启发学生思考和关注中国高水平全面开放新格局。课程特色在于:第一,突出中国特色及实践运用,强调贸易理论与中国实践的结合,要求学生掌握正确分析贸易政策和贸易问题的方法;第二,坚持与时俱进的教学改革,加强教学研究和创新,在教学内容方面实现系统化和学以致用的宗旨,在教学方法上综合运用多媒体教学、案例教学、现代信息技术模块,在教学理念方面将经济学原理与法律规则相结合,使学生获得理性思考的基础和必要的规范指导;第三,在做好扎实的基础工作的同时,注重教学效果,根据每期学生学习结果不断完善和改进课程。
教师团队
  • 副教授
    李权

    北京大学

课程助教
  • 刘铮婷

  • zpyecon

    北京大学

  • jingpinmooc


一、  第一章:导论

二、  第二章:经典国际贸易理论思想

三、  第三章:经典贸易理论模型

四、  第四章:经典贸易理论的补充和拓展

五、  理论部分小结及期中考试

六、  第五章:WTO与区域合作

七、  第六章:关税和非关税措施

八、  第七章:公平贸易问题

九、  第八章:贸易规则

十、  第九章:贸易方式

十一、    第十章:贸易谈判

十二、    贸易政策与实务部分小结

十三、    课程总结

十四、    期末考试

课程体系:

本课程密切结合当前世界格局的新趋势、新机制、新问题,紧扣“一带一路”倡议,从理论、政策与实践多维度全方位阐释国际贸易的基本知识和综合框架,分析国际贸易的基本规则和市场特性,揭示世界贸易组织(WTO)与区域经济合作之间的互补竞争关系以及合作机制的创新,结合案例教学增强学生分析能力和对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启发学生思考开放经济中的现实贸易现象,展望贸易制度的发展趋势。

教学内容:

本课程是关于开放经济理论、政策与实践的重要课程。一方面,从宏观角度阐述贸易环境、制度特征及其创新机制;另一方面,从微观的角度介绍从事国际贸易的规则及重要环节。该课程密切跟踪理论和实践的前沿,构筑经济学理论与现实问题结合的桥梁,重点是结合“一带一路”倡议、发挥在线教育的优势,通过经典理论、政策与实践剖析新型大国关系的博弈,揭示全球视角下区域合作的基本规律,促进“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

为便于在线学习,每章根据知识点细分若干节,每节视频在10分钟以内,并介绍了学习辅导资料和课外阅读文献。第一部分理论分四章系统介绍了经典贸易理论的基本观点和发展脉络;第二部分政策增添了更多实际案例,这些案例得益于国家985重点项目课题研究的积累,更不断追踪实践发展的进程;第三部分实务以案例教学为突出特征,实务案例不仅来源与课题研究和报刊时事,还有实地考察的一手案例,使教学内容更贴近实践。

课程将各部分内容分成相互独立、又彼此关联的专题,便于在线教学过程中学生更好地安排学习时间,及时小结和总结。

学习方法:

★复合式教学:课程采用中文讲授,配有电子版精品教材、全套课件、字幕及经典文献,并有习题、测试题、讨论板等加强互动交流。

案例教学:结合经典案例和时事问题展开分析,课程案例选择不仅是长期国家985重点项目研究成果,还不断追踪前沿发展,大量来自实际工作的一手资料。

在线社区运用:教学平台设有讨论板,及时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另外还通过邮件等方式进行个别交流与辅导。


1、《国际贸易》(第三版),刘伟、魏杰 主编,王俊宜、李权 著,中国发展出版社,2011年5月。

2、《国际贸易》,海闻、P·林德特、王新奎 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4月。

3、《国际贸易学:理论、政策与实证》,余淼杰,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4月。

4、《国际贸易》(第二版),李权 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9月。

5Paul R. Krugman & Maurice Obstfeld &Marc J. Melitz,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Theory & Policy, Eleventh Edition.

6、论文查阅网站:北京大学期刊网;www.nber.orghttps://www.aeaweb.org/journals/aer



Bernard2012  The Empirics of FirmHeterogeneity and International Trade w17627

DS1977  Monopolistic competitionand optimum product diversity working paper1

DS1977  Monopolistic Competitionand Optimum Product Diversity

EK2002  Technology, Geography, and Trade

Krugman1979  Increasing Returns,Monopolistic Competition, and International Trade1

Krugman1980  Scale Economics,Product Differentiation, and the Pattern of Trade

Melitz2003  The Impact of Trade onIntra-Industry Reallocation and Aggregate Industry Productivity

Krugman1981  IntraindustrySpecialization and the Gains from Trade






主讲教师

李权 副教授
  1. 北京大学
  2. 7940
  3. 18

李权,女,45岁,现任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主干基础课《国际贸易》主讲教师。在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系,先后获得国际经济专业学士学位、世界经济专业硕士学位、世界经济专业博士学位。2009年3月-2010年3月,在中国国家留学基金和北京大学联合培养青年骨干教师项目下,赴美作为访问学者,在美国南伊利诺伊大学(SIUC)任教一年。